Tag: 征文大赛

“枫享心故事”青少年主题征文比赛颁奖典礼

首届“枫享心故事”青少年主题征文比赛颁奖典礼隆重举办 2018年6月17日,在父亲节的美好氛围中,加拿大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举办的首届"枫享心故事"青少年主题征文比赛颁奖典礼在万锦广场山西宴餐厅隆重举行。 $11,000 2015 BMW X3 130000km 详情 加拿大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执行主席杨申、韩志伟秘书长、全体评审组成员、大赛协办方代表以及获奖选手及家长共60多 人出席典礼。活动特邀了加拿大语言艺术协会会长、原中国国家高级播音员、著名主持人高原老师主持。 在致辞中,杨申会长表达了对各界人士踊跃支持征文比赛的由衷感谢,并表示同乡总会愿意继续支持,力争打造一个越来越好的比赛平台,挖掘更多的汉语写作小达人。 作为首次大赛的筹备负责人,韩志伟秘书长也感慨到,从3月份发出通知到4月25日截止投稿,组委会收到了来自8个推荐学校的66篇投稿,首次大赛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的成绩,实属难能可贵,也大大超出了组委会的预期。这与各协办单位、各位家长及小选手们的积极支持密不可分。 颁奖典礼还荣幸地请到了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出国培训专家王晓华和多伦多地区著名的中文老师、专栏作家、《我们在加拿大》的作者郝伟两位嘉宾。王教授讲到在海外学习中文,一定要注意“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选手们能够听说读写并进,作为从教三十多载的对外汉语老师,王教授感到非常欣慰。 刚刚出版《我们在加拿大2》的郝伟老师则用她自己的教学、写作以及培养自己的两个CBC女儿学习中文并达到中文小写手水平的实践经验来勉励获奖选手们,继续努力!两位嘉宾还分别向组委会捐赠了自己的著作,作为对大赛的肯定和支持。 作为典礼的重头戏,与会嘉宾们为儿童组、少年组、青春组的36位获奖选手们颁发了奖金、奖品及证书。正如评委代表、加拿大GTA汉语考试服务中心主任翟乃刚老师所言,实实在在的现金奖励表明我们大赛平台的靠谱; 同时也让中文学习小达人们体会到:学好中文也是生产力!更有意义的是,这份获奖证书是送给爸爸的最好的父亲节礼物! 同乡总会执行主席杨申、秘书长韩志伟、特邀嘉宾郝伟为特等奖颁奖。郝伟老师还把刚刚出版的第二部文集捐赠给获得特等奖的三位写手,鼓励他们继续写作。 评审组老师:米岚、姚俐、陈小芬、翟乃刚、姚冰为青春组颁奖 郝伟老师,王晓华老师为少年组颁奖 评审组老师:张一帆、姚冰为少儿组颁奖 颁奖典礼在大家的合影中顺利结束,也标志着首届“枫享心故事”青少年主题征文比赛圆满落下了帷幕! 据悉,组委会已经开始着手筹备第二届比赛,详情将会择期公布,敬请社会各界关注。 “枫享心故事”征文比赛评审委员会成员: 姚俐(阿力):中国某省名校高级中文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从教30多年,屡次被评为省市级优秀骨干教师,曾为国内历届中、高考作文评审组负责人。现任教于无国界文化中心。 翟乃刚: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硕士。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加拿大GTA汉语考试服务中心| GTA CHINESE LANGUAGE TEST CENTRE…

突破结界

突破结界 Bob Xu 16岁 一个世界的开始,或许也代表着另一个世界的结束,但这一切的一切, 都得从这个时代的 开始说起。这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国度, 这里的人们拥有着自然, 象征着世界的和平。他们或许只 是一些普通的过客,却肩负着重建的背包,他们立志要将世界和平化为己有,为梦想出发,创造 属于他们的和平。这或许太过遥远,但在他们心中,一切都是幻想所为,有梦便可实现。 过去或许再也不会成为现在,但在遥远零星的记忆中,依然可以被发觉,成为梦想的一部 分,并作出不可蔑视的一个重要零件。 古人云, 若有梦,便以全力赴之,若有思,便竭力而为之,若有情,便负心而付之。若无 思无念,躯已亡,全力以赴而鞠躬尽瘁。 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对于我来说,便早已变为虚无,而化为虚念。就像过路客,生活的平 平淡淡,并无大作为,但却拥有着改变世界的思维和创造力,每当我有新的灵感,需要他们的时 候,都能替我指引向前的道路。他们不是超级英雄,更不是上帝的左右,而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每一个梦都会实现,只要努力的去创造罢了,但改变一个世界,便需要让别人去实现自己的梦 想而有所作为。 我心归一,心平气和。 当我醒来时,早已是艳阳高照,再次从梦中醒来,又便是那平淡无 奇;新的一天的开始。有多少梦想藏于心中,从不与人诉说,苦尽甘来,世事轮回。梦境带给我 的也许是初始的平静,也许是我幻想的世界。但我却总能从中学习一二,运用起来,放到世间万 物之上。也许这听起来很荒唐,但谁的梦又是做给别人看的呢? 把床铺好,打开窗户,迎面而来是一股清晨的新鲜空气,身心宁静,提起多少往事与回忆 ,又有多少化为碎片,有多少指引我们勇敢前行,或许只能在梦中找到答案而已了。抬起头,仰 望天空,雾蒙蒙的天上有几朵散落的白云,漫无目的的向前方行进着。看得出神,看的忘我,千 万思绪在脑中徘徊,却无法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复和交代,或许世间万物都是设定好的吧,没有…

清明忆外公-三等奖

清明忆外公 形如魁树兮,性如冬梅兮,爱如细雨兮。其行如日兮,其姿如影兮,其魂如空兮。 ——题记 微风吹,细雨落,嫩芽儿悄悄地钻。看似宁静安逸的背后,鸟儿衔枝筑巢,青蛙交配产卵,人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备佳肴,叠锡箔,买纸钱,束鲜花,踏青扫墓。每准备一席精美的菜肴就是希望逝者能平安康健;每烧一把纸钱就是希望逝者能富足幸福;每一束沾满晨露的白菊寄托了对逝者的牵挂与敬 畏,当三柱清香被点燃时,袅袅青烟饱含着亲人对逝者的思念与 祝福。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那么得虔诚与凝重,却又带有一丝不舍与遗憾,也许是因为时间流逝得太快;也许是因为拥有了最甜蜜的 回忆;也许是因为一切都花好月圆,只是不能再牵着手踩着影同 回一个家…… 。 依稀记得在外公的葬礼上来了很多人,都为外公的早逝而感 到扼腕叹息,每个人眼里都噙着泪水,有些人更是泣不成声,那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外公是多么得令人尊敬!我总觉得那昔日里一直照顾我,无微不至关怀我,让我有安全感的外公还会再一次 地牵着我走,陪着我玩,对着笑…… 。 还记得小时候外公特别爱摆弄一些花花草草,阳台上,窗台边,客厅里随处可见他养的各种植物和盆景,而种得最多的便是芦荟。在外公的精心打理下,芦荟叶长得肥厚粗壮。夏日里,每当我身上捂出菲子时,外公就会用小刀割一片芦荟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厚实多汁的芦荟肉从带满刺儿的外壳里剥出来放在红色的澡盆里,给我沐浴,只为了呵护我白净柔嫩的肌肤。 外公有一双大手,那双粗糙而又宽大的手处处包容着我,使我安心,给予我自信。那双手布满了皱纹,指尖上黑乎乎的,那是他日日夜夜辛劳的痕迹。那双手虽然大却灵巧得很,每当到了吃蟹的季节,外公总能从螃蟹那坚硬的外壳里剥得一碗碗鲜美的蟹肉让我解馋;每当家里的各种电器罢工时,外公总能使其起死回生;每到元宵佳节,我都能拉着外公亲手制作的兔子灯上街玩 耍,让我倍感自豪! 外公虽然离开我多年,但是他灵巧的双手,高大的背影,慈祥的笑容,那些美好的记忆都会时常在我心里泛起涟漪…… 人间少了一位可敬的外公,天堂多了一位可爱的老人,愿我的外公在天堂里幸福快乐! 投稿人:Wendy Huang 学习中文经历:国内初中 年龄:16岁 联系方式:6478716628 辅导老师:戴培菁

东方和西方:茶叶和枫叶的相遇-三等奖

东方和西方:茶叶和枫叶的相遇 作者:Jack Gao 在五年前的七月,一个小学刚刚毕业的孩子,拖着两个行李箱,身单影 只地开始了他在西方的生活。他行李箱载着的,不仅仅是被子、外套、和感冒 药,里边载着的更是父母早已为他规划好的西方教育的蓝图。他曾憧憬着施展 远大报复的画面,幻想着开学的第一天,自己依然是孩子王,就像在中国的学 校一样。可学期的一开始,上天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迎接他的是隔阂和挣扎 。作为十五个人班级里唯一一个华裔,他也想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成群结队地 进出班级,也想午饭的时候和一群朋友嘻嘻哈哈,假期一起约着去旅行。这无 非是天下所有小孩子的愿望,他害怕自己被孤立,害怕自己变得可有可无,更 害怕自己是多余的那一个。 2014年8月21日是他第十二个生日。那天晚上,他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 间中,把脸埋在枕头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哭。深夜,脸上的泪痕早已经凝住, 这时候,天性中生存的欲望又迫使着他去想办法熬过去,去克服它,适应它。 在生存力的作用小,他开始想如何融入新的集体。本能告诉那个刚刚12岁的小 男孩,想融入他们,就要抛弃自己,变成他们。于是,他学着和他们穿一样的 帽衫和牛仔裤,用一样的口头禅,看一样的电视,听一样的歌,他说服着自己 ,忘掉中文吧,忘掉黄皮肤吧。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终于伴随着“西 化”,他也差不多融入进去了他们。在第一次享受到和朋友们去玩然后再把照片 传到脸书上的快乐时,他笑了,那正是他曾经梦寐以求的。 可他内心深处的挣扎却从未减半。他开始变的扭曲,开始完全不能直视 自己华裔的身份,并拒绝上中文课。过年回国,他不愿意和父母一起串门,有 一次早上吃早餐,妈妈倒了一杯热牛奶给他,可妈妈的关心却让他动了怒。他 对着妈妈吼道:“没人把牛奶放在微波炉去加热。我要冰的!冰的!” 他妈妈惊 呆了,只小声说了句:“儿子,冰的对胃不好”,便离开了,她不知道儿子到底 怎么了,小男孩傻傻地愣在那里,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就这样,他度 过了两年,始终没有答案,直到张艺谋导演的作品《长城》在北美首映的那天 晚上。那是他两年之后,看的第一部中文电影。他震撼了,震撼他的不是视觉…

华侨-三等奖

华侨 作者:杨明瑞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 这就是高枫在1994年创作的《大中国》的第一段。作为一个加拿大的二代移民 华裔,这二十四个字很完美的表达我对中国的感情。中国,我们所有华裔的根 。中国,多么美丽的一个地方。中国,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在我的眼中,无论 走多远,中国永远会是我们的家。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们依然是中国人。 但我以前不是这么想的。我于2001年六月在多伦多当地的一家医院出生。我从 小时候起就受的是外国的教育,上的是外国的课,交的是外国的朋友。在这种 英文环境中,唯一能够练习中文的机会就是跟家里人讲话。 人若想了解中国文化,就得先学好中文。因为我的中文水平一直很弱,所以我 就一直对中国文化没什么兴趣。我接触的书,电视剧,媒体都是西方的。我缺 少对中国文化的接触,于是我就一直觉得中国文化比较无聊。 在2013年,也就是我上初一的时候,我妈带着我回了一趟国。当时我觉得回国 是件很无聊的事。在加拿大我可以去玩我喜欢玩的电子游戏。相比之下,中国 既没啥有趣的,也还不能打游戏。 过了几年,在2016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参加了一个在北京华文学院举办的《中 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夏令营的课程里包括几堂中文课。我就是在这几堂中文 课里认识到了王老师。王老师是个很好的人 。我从来没见过他生气。当他发现 我对毛主席语录有兴趣时,他为我找了一些有意思的语录,然后还替我加上了 拼音发给我。虽然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我依然还是很感动。从那以后, 我就开始努力地学中文了。 在国内,我每次出门时,我都会捧着一台平板电脑。当我看到一个我不认识的 字时,我就把他写下来并且查看它的发音和意思。我就是这样通过一个字一个 字地写来学中文的。 虽然我之前对中国文化不怎么感兴趣,但是由于我现在对中文更加了解,我对 中国文化也更加感兴趣,因为我可以了解他们的意思了。中国的电影,电视剧 ,音乐都很有意思,但学好了中文才能真正地好好享受这些东西。因此,我开 始后悔以前没学好中文。…

妈妈,我的偶像-三等奖

妈妈,我的偶像 常有同学问我:你的偶像是谁?对于这个问题,我会 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妈妈。是的,妈妈是我的偶像。我 的偶像不是体育明星,不是影视明星,也不是科学家,更 不是大富翁,我的偶像是生我养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很平凡,走在人群中谁也不会多看一眼,但 她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我认识她已有十多年了, 自我记事起,我就非常了解她,深爱着她。我的妈妈不是 我生命的全部,但她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她教我所有的 事情,从如何吃东西更健康、怎样搭配衣服更漂亮,到如 何解决人生中出现的问题。她教我生活和做人,教我细微 的事物,例如,怎样系鞋带、打领结,如何尊重长辈,如 何尽自己的全力、公平对待每个人,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千 万不能放弃,等等。 妈妈十分重视我的中文学习,在我7岁时就送我去中文 学校。她常常说:“草木有根,人也有根,我们的根是中国 文化,是中文。”她常常教我背唐诗宋词,教我唱中文歌, 小时候每天晚上给我讲中国历史和童话故事伴我入眠,让 我从小畅游在中国文化浩瀚的海洋里。妈妈告诉我诚实的 重要性,因为到最后,谎言带来的伤害更大。 没有妈妈,我会迷失人生的航向。她对我来说,就像一 位英雄,非常重要,我可以信任她。在我需要时,她一直 都在身边,给予我最好的、最及时的帮助,即使在困难時 也想办法克服。在我周围,很多同学视歌星和影星为偶像 ,我选择妈妈作为我的偶像。我非常地感激她,因为她一 直都为我和我的两个妹妹付出。她一直鼓励我尽我最大的 努力,支持我去追寻我的梦想。她教我什么是正确的事物 ,激励我勇敢前行,让我向美向善,向成功看齐。从小, 她就设各种规矩让我遵守、指引着我。她一直默默付出, 不求回报。一切的一切,都是打从她那善良的心释放出来…

羽毛球和我-二等奖

羽毛球和我 魏千灿 男 16岁 羽毛球是一项普遍全球的运动,中国人无人不晓羽毛球。重要的是羽毛球是我最大 的兴趣爱好。我和羽毛球的第一次相遇至今我记忆犹新。记得那是在我学龄前,一个风和 日丽,万里无云的下午,爸爸带我去家附近的公园玩,我欣然前往。与往常不同的是,爸 爸多带了两个黑色的套子,神神秘秘地说要教我玩一个好玩的玩具。当时我一路问爸爸到 底玩什么,每一次问他,他都神秘地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终于我们来到了公园的一片草 坪上,他打开了那两个神秘的黑套子,里面是两个我从来没见过的网状拍。他告诉我这是 羽毛球拍,一人一个。接着他掏出一个由羽毛制成的球,叫我看到羽毛球飞过来的时候就 用拍接。他连着给我发了好几个球,我一个都接不到。后来我很沮丧地跟我爸爸说我没兴 趣,便吵着回家。 过了不知道多久,羽毛球早被我抛置脑后了。记得,是那是在我小学三四年级时的 一节体育课上,老师说我们今天要练习打羽毛球,于是我再次尝试了这项运动。这一次接 触羽毛球就与上一次不同,老师逐渐的教了我们如何握拍、挥拍以及发球。每一次我都是 班上第一个学会的,也就是从这一次起,我喜欢上了打羽毛球。我依稀记得,那天一放学 回到家,我缠着爸爸,说要去打羽毛球,他一脸惊讶的看着我,问道:“你以前不是说羽 毛球不好玩吗?为什么今天突然想打了?”我也没多解释就迫不及待拿起球拍,直接拉着 我爸爸上公园。于是我和爸爸你一个我一个地打起了羽毛球,爸爸惊奇地看着我,问我为 什么突然进步了那么多,我高兴地告诉了他今天学校体育课上学的。之后我一有空就拉着 爸爸去陪我打羽毛球,那时我爸的球技高,边陪我练球边指导我,从此在学校体育课上我 一直都是打得最好的那一个。 四年级时,我随全家出国了。当时我们初来乍到的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学校里有羽 毛球校队,也不知道哪里有羽毛球场,所以我和我爸爸都一时中断了我们的“羽毛球生涯 ”。又过了几年,我逐渐对加拿大熟悉了。我去报名参加学校校队的选拔,遗憾的是我落 选了。这一次对我打击很大,让我心灰意冷,但我在爸爸的鼓励下,没有放弃。我去问了 几个羽毛球很厉害的同学,他们告诉我他们都参加羽毛球集训,一周训练两三次。于是我 也开始了上网搜寻,我搜到几个离家近的羽毛球俱乐部,并让爸爸带我去训练羽毛球。即 便是冰天雪地的漫长冬季,我都坚持一周两次的高强度羽毛球训练。我爸爸每次都辛苦的…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二等奖

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作者:张文思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妈妈。 提起我妈妈,大家的评价是善解人意、温柔恬静的老好人,而我,一直都是叔叔阿姨 口中品学兼优的乖乖女。我和妈妈相亲相爱、相安无事地生活了十四年,可自2016年夏天 ,从北京来到多伦多以后,一切都变了……因为:我进入了青春期,妈妈遭遇了更年期!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叫《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我没有看过,不过 现在我家,天天上演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大戏。 每天早晨,“甜甜,快起床!”老妈高声叫,我实在睁不开眼,过了一会,河东狮吼:“ 你听见没有?起来,起来啊!”我没好气地说:“听见了,等会就起不行吗?”“不行,快点, 要迟到了,”老妈冲过来掀开被子,“哎呀妈妈,我昨晚学到很晚呢,同学们谁不睡懒觉啊 !”我很不耐烦,“别人我不管,你给我起来!”老妈把我拖出温暖的被窝。我生无可恋地摸 向卫生间…… 每天晚上,“甜甜,你怎么还在玩游戏,快点做作业!”老妈开始叫唤,“妈妈,我刚才 一直在写作业,刚玩了五分钟。”我满头恼火地回答,“不行不行,你得抓紧,你可是11年 级,到了关键时刻啦!”“您别管我,我有谱,您看我啥时候耽误了正经事?”我吼道, “你 这孩子,学会顶嘴了,气死我了!”老妈又开始念叨不休,我火冒三丈,摔门进了房间 …… 没错,这就是青春期的我与正值更年期的老妈的日常对话。我俩简直把“唇枪舌战”四 个字演绎到了极致。三天一大吵,每天一小吵,老妈说我叛逆,感慨那个乖女儿不知道去 哪了,我觉老妈经常心烦意乱,小题大做,再也找不到温柔的影子。妈妈头疼,我无奈。 每次争执后的晚上,屋外星光黯淡,屋里我心不在焉地翻着书,妈妈辗转难眠。或许我和 妈妈都不明白:你为什么就不理解我呢?早晨出门的时候,我俩都尴尬地避免互相对视, 门口叽叽喳喳的小鸟仿佛在说:“为什么她们不敞开心扉聊一聊呢?” 有一次,我发现妈妈偷偷在看《如何防止青春期孩子叛逆》,真是无语。心想:我这 么乖,老妈还觉得我叛逆,看看我的同学们:Lily 逼她妈签署协议,不过问她的学习,声 明所有责任自负;Mark经常玩游戏到深夜,白天上课睡觉,他妈把手机都摔了也制止不了 ,他们才真叫叛逆呢,老妈遇到我,何其幸运啊!我憋着一肚子火,听到妈妈唠唠叨叨,…

我爱北京-一等奖

我爱北京 林彤 每当有人问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北京 !”。虽然我是出生在加拿大,但我的妈妈出生在北京,她离开中国以前在北 京生活了二十多年。北京是妈妈的故乡,也就是我的故乡。 我每一两年都和妈妈一起回北京两三个星期,我在北京见到在加拿大 见不到的亲人,尝试许多好吃的美食,体验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探索中国 的千年历史文化 。 我们每次从多伦多出发去北京的前几天,在北京的姥姥都会问我第一 天到北京时最想吃什么。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回到家的时候要吃面条。我这 么多次回北京,吃到姥姥做的不同品种的面条,像炸酱面,西红柿鸡蛋面, 还有扁豆面。 我的姥爷教我下中国象棋和打扑克牌,给我看他拍的照片,还给我讲 怎么能把照片拍好,我陪姥爷看电视和到附近的花园散步。我的三姨姥姥和 四姨姥姥带我去吃北京烤鸭和火锅,虽然加拿大也有火锅和烤鸭店,但还是 在北京吃的最正宗,最香。我的大姨夫给我做特别好吃的家常饭,我的大姨 带我去颐和园坐船,去玉渊潭公园看樱花,还去参观中国西瓜博物馆。我的 大舅姥爷知识特别丰富,他十分详细的给我介绍北京的文化、地理和历史, 让我更加了解北京这个美丽的历史名城。 北京特别有生活气氛,走在路上,感觉特别的活泼。早上,路边有扫 马路的工作人员,他们穿着橙色衣服,背着一个大簸箕,用大笤帚扫几下地 ,就摘下簸箕,把脏东西扫进簸箕里。为了符合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方便生 活在北京的人,路边有很多卖早餐的小铺,人们买了刚做好的热乎乎的早饭 ,比如烧饼油条,就一边吃一边走路。北京的早饭是我最喜欢的,一碗豆腐 脑和一个煎饼,这是我只有在北京才能吃到的。 说到吃,还有稻香村的北京小吃,咯吱盒,麻花,红糖火烧,驴打滚 等,特别好吃。每一次去北京,我的大姨都给我买很多。 北京的公共交通非常方便,想去哪里都有公交车和地铁带着去。车站 多,车辆也不少。听说现在大部分公交车是用电的,减少了自己开车的人数…